上汽:自主品牌成长迅速

上汽集团对今年的市场形势并不乐观,财报中提到预计201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将在2230-2370万辆,同比下滑在5.9%-0%。不过与此同时,产能扩张计划正在推进当中。财报信息显示,目前在建的工厂包括上汽大众MEB工厂、上汽集团乘用车郑州基地二期、上汽集团乘用车宁德基地、名爵印度工厂等。这些基地大多计划在今年投产。
需要注意的是,上汽集团在2018年度研发投入方面稍显保守,即便算上资本化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1.79%。这样的数字与上汽集团的销量和营收排名并不匹配。
比亚迪:以规模化翻越补贴围栏

近期,工信部对历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情况进行了梳理。此次梳理涵盖了2015年-2018年以及2015年之前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信息。有媒体统计后发现,总计310亿元的补贴当中,比亚迪一家独得88.3亿元。
财报信息显示,2018年,比亚迪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约为20.73亿元,约等于同期净利润的75%来自政府补贴。港股财报直接将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较去年同期下降31.63%的原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退坡挂钩。
不过,伴随补贴退坡,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众多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将面临更加市场化的竞争环境。财报中提到,面对补贴政策逐渐退出,集团将通过成本控制和品牌溢价等多种方式,抵减补贴退坡对盈利带来的影响。然而,近来在面对补贴退坡政策时,比亚迪明确表态不涨价。这极有可能使得明年比亚迪的盈利进一步压缩。
研发和车型迭代有望帮助比亚迪翻越这道关卡。2018年比亚迪研发投入金额高达85.35亿元,占到同期营收的6.56%。这个比例直逼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
年内,新一轮王朝系列车型将会上市,设计新一代元EV、全新一代唐EV及宋Max DM等。如果研发投入和新品上市能够顺利转化成产品竞争力,帮助比亚迪进一步夸大市场份额,则有望以规模化效益对抗补贴退坡造成的压力。
长城汽车:SUV示弱,新能源领域发力

长城的机遇藏于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尽管目前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的贡献率相当有限,但新品牌欧拉的框架已经初步成型,与宝马的合作也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目前,长城汽车同步在EV、HEV以及PHEV三种技术路线上探索。
长城汽车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投入获得了政策支持。从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来看,只有对氢燃料电池车补贴力度维持不变。
海外市场方面,去年被俄罗斯经销商诈骗近3亿元人民币的遭遇,显然并没有妨碍长城汽车拓展海外市场的决心。集团在俄罗斯图拉州的工厂预计今年二季度建成投产,将主要生产H9和F7车型。对长城而言,该工厂的落成不仅是布局俄罗斯市场,更是期待借此强化对东欧市场的覆盖。
广汽集团:罕见的乐观预期

广汽集团展现出销售渠道拓展的潜力,2018年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汽车占到全年总销量的7.99%。
尽管财报中的分析认定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大概率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但广汽集团制定了销量增长8%的销售目标。这是今年行业内罕见的大幅增长的销量预期。这样的底气与合资品牌的卓越表现不无关系。2018年,广汽本田销售74.14万辆,同比增长5.16%;广汽丰田销量超过58万辆,同比增长31.11%。
品牌市场表现突出,广汽也趁热打铁,今年规划中的全新及改款车型包括6款自主品牌产品——广汽传祺GM6、GA6换代、GS8中改款、GS4换代,广汽新能源Aion S、纯电专属B级SUV;以及7款合资产品——广汽本田缤智中改款、奥德赛混动版,广汽丰田雷凌(含HEV)换代、雷凌PHEV、全新EV,广汽菲克大指挥官PHEV、自由侠中改款。
吉利: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今年,吉利将有大量新品投放——吉利品牌将推出两款SUV车型、博越系列的一款新的中型SUV、一款纯电动轿车、一款次紧凑级SUV车型、现有主要车型的升级版和新能源版本;领克也将推出02、03车型的新能源版本,另外还有一款全新车型。
去年,吉利并没有实现在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又考虑到中国汽车市场下行的预期,吉利今年的销量目标仅比去年多出1万辆。
